——第35期“经贸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0日下午,第三十五期“经贸论坛”在E区202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行。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的林慧莲教授以“心理学视角的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就我院广大青年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交流。
林教授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学生缺少学习动力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她认为,社会对高职院校出来的学生普遍评价不高,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生考入高职院校从心里就会产生自卑感,由此而感觉前途无望,以致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从学生自身出发,认为考入了高职院校于是消极对待,缺少了奋斗目标,也由于本身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对,更加感觉到学习吃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素养都或多或少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林教授对于学生缺少学习动力的原因分析引得了老师们的共鸣,并激发了老师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各专业教师代表都结合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林教授进行了交流。有老师提出在课堂上运用学生回答问题加分形式来提高课堂学生积极性,但是最终却造成了两极分化严重。也有老师提出开设小组讨论模式,让学生们相互约束,结果使学生们产生了心理疲劳感等等。对此,林教授提出我们的学生是更喜欢受到表扬的,所以应对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多表扬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林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对大家遇到的困惑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广大与会教师深受启发。
最后,林教授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创设问题,使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二、情感约束,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朋友式感情;三、及时反馈,老师只有取得了对教学效果的十分及时的反馈信息,才能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并对教学作出恰当的评价。
通过本期论坛的成功举办,较好的排解了广大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效果上的问题。林教授用非常专业的术语将平常的课堂教学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再用理论指导课堂。这为我院提升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丰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现建设全校课堂教学高地的目标提供了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