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期“经贸论坛”成功举办
10月28日下午15:30分,第四十六期“经贸论坛”在永和研吧举行。绍兴文理学院原教务处长朱志勇教授以“谈谈教学与科研的双赢”为题,与我院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进行了交流和经验分享。

朱教授从历史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大学的发展历程,引出了高校教师的双重任务,即教学和科研。通过对比中外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内容,他认为高校教师做科研工作主要有三个动因:第一,大学是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场所;第二,在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第三,科研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部分高校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是因为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而重教学轻科研,主要是对高校教学的理解出现了认识误区。关于教学工作,朱教授认为,教学贵于激发。对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团队,他也做了精辟的论述。教学到底是知识本位还是能力本位,存在很多争论。朱教授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延伸。而教学方法则不能一成不变,要因学生而异,所以灌输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教学团队他则有新的看法,即授课教师+听课学生=教•学团队。教学目标是师生共通的。教师要有领导力和人格魅力。教学设计必须从实际(学情)出发,适合学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朱教授对科研工作的理解是,研究贵于专精。因此,第一,要选定研究方向,持之以恒。研究方向既可以是兴趣、客观条件,也可以是知识能力的结构和积累,要有足够的研究空间和发展性,同时要注重与教学的结合度。第二,手不释卷,重在积累。日进有功,注重平时积累研究素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第三,广交学术朋友,捕捉学术信息。争取机会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掌握最新研究动态。第四,建立选题库,记“研究日记”。 培养问题意识,以当下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五,论文写作。注意以下问题:确定选题,重点是关注选题的价值性;确定基本观点,重点是创新性;寻找论据,重点是充分性;确定结构框架,重点是论证性;反复修改,重点是批判性。第六,投稿。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就是教学与科研的双赢。从可能性上来说,教学和科研以学科知识为一致性的基础,这是双赢的基本依据。围绕教学开展科研是实现“双赢”的基本条件。把教学中的问题上升为科研课题,把科研成果转换为教学资源,这是双赢的基本路径。从操作性上来说,要妥善处理二者的时间、精力分配,建议一年内以不多于两篇论文的写作量安排科研时间,通常放在暑假期间。要有成本意识,少而精,出精品,切忌粗制滥造。
讲座结束后,我院部分教师与朱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马艳丽老师说,朱教授的讲座让自己对科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肖国圣老师反映朱教授的讲座不但为我们明晰了教学和科研双赢的路径,更为我们增强了教学和科研双赢的信心。通过本次讲座,老师们收获颇丰。
除我院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外,学校教务处的相关教师也参加了本期论坛。
撰稿人:张军璞